第541章 京中三二事 (第1/2页)
随着时节悄然而至。
燕地也渐渐升温回暖。
虽然刚过了正月,北京城却一下子忽然间变得繁忙了起来。
整个朝廷随着新帝登极,也彻底进入到了以高拱为首的中枢改革之中。
各项全新的政令,在高拱大力推行下,纷纷取得新帝的支持而得以施行。
朝廷和民间对此自然是反应各不相同。
无非是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可谁也拦不住新君和首辅想要革新天下的意志。
高拱更是重新祭出整饬吏治的大旗,一时间无数官员纷纷落马。
仅仅是在二月二龙抬头前,中枢和地方上,就有超过一百五十名官员被治罪革除官员,甚至其中部分人被问罪流放乃至于处斩。
同样的,严绍庭也很忙。
朝中新政的事情,他暂时没有顾及上了,按照早早就确定的计划,如今隆庆朝初期的新政全都交给了高拱去一手操办。
严家一系官员,在朝中也暂时隐身,不出错不争权的情况下,尽力按照中枢和首辅的要求去当差做事。
求的就是一个稳妥不出错。
严绍庭则直接从严府搬去了京军大营,似乎是要坐实他和戚继光并为京营大魔王的名头。
这一日。
正好是二月二龙抬头。
但算不上是什么特殊的节日,京营自然也没有放营中将士们休沐,操练照常进行。
早早的。
陪着中军大营的全营将士,绕着大营跑了一个十里,严绍庭已经是满身汗水,和永远都身先士卒,与将士同吃同住同练的戚继光,分别捧着一只装满了羊肉羊汤的大海碗,啃着肉饼就着羊肉充饥。
两人明明都是朝中二品、三品的大官,却丝毫没有官样,就和校场上其他将士一样,寻了个干净的地方,席地而坐。
戚继光喝着羊肉汤,很快就将两块肉饼吃进肚子里,随后再用剩下的羊汤溜缝。
等到碗里干干净净,戚继光才满脸惬意的看着校场上那一道道身影。
“若天下兵马,皆能每日食此,我大明军马,将无敌于世。”
严绍庭嘴角抽了抽,险些将嘴里的肉饼喷出来。
戚继光似乎也反应了过来,脸上露出一抹尴尬,侧目看向严绍庭,颇为歉意的说道:“还是辛苦了润物,若非有你去户部和光禄寺,哪来每日这么些肉食。若无这些肉食,只怕我便是有再好的练兵法,也早就炸营哗变了。”
严绍庭这才脸色缓和了一些。
别看现在京营上下操练的风风火火,将士们叫苦不易却还在坚持着。
这还不是因为每天三顿肉食管饱。
为此,自己可是实实在在付出了不少,算起来那都是在自己身上割肉。
想到此处。
严绍庭脸色恶狠狠的将手中最后小半块肉饼塞进嘴里,咽进肚子里。
戚继光则是好奇的询问道:“说起来我还不知道,润物究竟是怎么从户部和光禄寺的手指缝里抠出来这么多东西。想来,怕是也费了不少功夫吧。”
闻言。
严绍庭哼哼了两声。
“元敬兄多虑了。”
戚继光瞬间愈发好奇:“难道户部和光禄寺这么好说话?”
严绍庭则是翻了翻白眼:“不过是昌平分了三座养殖场,一座纺织厂,以及厂子里的工人,都给了户部和光禄寺而已。”
说起这事他就觉得心如刀割。
真当户部和光禄寺是这么好说话的,大明百万明军,就独独京营官兵如今能每日三顿肉食?
还不是自己从昌平割肉给户部和光禄寺了。
其实他也可以直接让昌平给京营供应肉食,但这样一来就涉嫌僭越,闹不好就是一个邀买军心的罪名,说不得就会被延伸成严家在拉拢兵马意图不轨。
但是将昌平的养殖场和纺织厂分给户部和光禄寺,这就不一样了。
事情就成了朝廷操办。
京营的肉食也是户部和光禄寺支出的,旁人也寻不到麻烦,便是想要说一句不公平,那也得先如严绍庭一样从夹带子里掏出几座养殖场、纺织厂出来。
不过,虽然是从自己身上割肉来供养京营,但也不是没有好处。
至少朱载坖这位曾经的昌平书院山长,便是在知道详情后便大手一挥,免了昌平五年的税赋,甚至还觉得不够补偿昌平这一次对朝廷和京营的贡献,又走了兵部的流程,给新建的昌平兵工厂下了一批新式火炮的订单。
算是奠定了新生的昌平兵工厂对新式火炮的绝对统治权。
虽然将作监和火器局对此有所诽议。
但皇帝明摆着就是偏向昌平的态度,明眼人也能看得出来。
既然皇帝乐意如此,下面人就算有说法也只能憋在心里。
但这里面的细节,戚继光却是不知道的。
他甚至觉得这一次是严绍庭实实在在为了国家出了一次大血本。
于是乎,戚继光低声说道:“前日我奉旨入宫奏对,期间陛下已经有了意动,要让我们出关杀贼。内阁那边应该也知道这件事情,对选将的事情并没有说话。依我看,练兵三月,朝廷的旨意大概就要下来,到时候润物也就能如愿执掌大军,出征驱逐贼军,收复河套,立下这桩不世之功了!”
在戚继光看来。
一旦河套是在严绍庭手上收复,将大明失去了一百多年的故土重新收回,那么严家那个昌平伯的爵位大概就要改成侯爷了。
如此一来。
现在严家从昌平割肉给朝廷,供应京营这笔损失,自然也就能补上。
严绍庭却是侧目看向戚继光。
按照老道长驾崩之后,自己送老道长回乾清宫的时候,朱载坖与自己说的话。
他可以断定,自己基本不会错失这一次统兵出征的机会。
只是大军出征,方方面面却都要照顾到。
戚继光这些人该如何安排,放在什么位置,自己还要头疼。
更不要忘了,自己还找杨博要了王崇古这个熟悉九边事务的晋人,到时候也需要安排一个稳妥的位置和差事。
而且按照规矩,大军出征,宫中也必然是要派中官太监行监军之权。
一个好的将军,不是侧重能征善战,而是侧重在运筹帷幄统筹方方面面人事上头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