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隆万盛世 > 1162公忠报国

1162公忠报国

1162公忠报国 (第1/2页)

「文帝之后六年,匈奴大入边。
  
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,军霸上;祝兹侯徐厉为将军,军棘门;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,军细柳:以备胡。
  
  上自劳军。
  
  至霸上及棘门军,直驰入,将以下骑送迎」
  
  大明京城文华殿上,魏广德和万历小皇帝相向而坐,小皇帝面前翻开这书本,魏广德正在按照张居正编撰的《帝鉴图说》讲今日的课程。
  
  而现在正在说的这段,就是汉文帝劳军细柳营。
  
  张居正毕竟是军籍,所以并不会入其他文官那样,把军事看做是粗鄙武夫才做的事儿,所以一些古达军事典故也编入书中,用来教导万历小皇帝。
  
  应该承认,万历三大征的胜利,和张居正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,那就是一旦确认战事不可避免,那就要竭尽全力去取得胜利,哪怕投入再大。
  
  只要获得胜利,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。
  
  「至营,将军亚夫持兵揖曰:「介胄之士不拜,请以军礼见。」
  
  天子为动,改容式车。
  
  使人称谢:「皇帝敬劳将军。」
  
  成礼而去。」
  
  魏广德还在那里抑扬顿挫背诵着《史记》中的这一段,而朱翊钧面前的书上,也正是摘录的这部份。
  
  讲书,肯定要先把书完整的读一遍,毕竟古代学习讲究的是「识文」和「断字」,没有老师讲,怎么断学生还真不好判断。
  
  毕竟这年头,大明还也没有标点符号。
  
  后世国人熟悉的标点符号,起源于西方,1919年,胡适等人提出了《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》,并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决议通过。
  
  1920年2月2日,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新式标点符号,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的诞生。
  
  此后,新式标点符号逐渐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,成为现代汉语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  
  但是,因此就以为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,其实也是错误的,而且发展其实也绝对不晚,而且也不慢。
  
  当然,这样的发展进程在清朝后并没有继续进行下去,因为在清朝的中后期,国内就已经接触到西方的标点符号,一些学者认为非常有用并引入,还对古籍详加注释。
  
  而胡适等人的提议,不过是将其正式化,成为官方文书的一部分。
  
 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,但在古代书面文字材料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。
  
  由于没有标点符号,对同一段文字便有不同的理解,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,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,就逐步的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标记,此可理解为标点符号的前身。
  
  汉朝的时候,就有人采用「离经」的方法,把文字之间断开。
  
  离经,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,或者用竖线、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,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。
  
  西汉戴圣编纂的《礼记》说「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,一年视立经辨志」,而郑玄注曰:「离经,断句绝也」。
  
  当时人们读书,常在句旁划「し」,作为一种助读标记符号,这便是标点符号的萌芽。
  
  东汉时,句读的符号有「↓」和「、」两种。
  
  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「↓」为「钩识也,居月切」,「、」则为「有所绝止,而识之也,主庾切」。
  
  就是说,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,就用「↓」来标记,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,就用「、」来标示,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和逗号。
  
  如果考虑到已经有了离经,其实「、」已经可以看做和现代书写非常近似了。
  
  到了宋朝,钩号变成了圆圈,标形如「」,有大中小之分,人们采用圈点来标读文字。
  
  其实「」这个标记,在宋元明清的古籍中已经比较常见,甚至每章都能见到,只不过后世人大多不懂起含义。
  
  朱熹在着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「」,每句之后用「。」。
  
  这称为句读,即在一句末完需停出打上个「、」,其作用类似现在的逗号,在全句意思已完之处画一个「。」,作用同现在的句号。
  
 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,用「v」或「∧」表示,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,甚至出现了「。。。。。。」「……」这样的密圈、密点加在字的右旁,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。
  
  这一用法,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还在沿用。
  
  到了明朝,随着刊本的出现,又多了两个专用号,即一个是在人名旁边画单直线「│」,一个是地名旁边加两直线「‖」。
  
  而万历皇帝面前的书,自然就有上述标记,这也是为了让小皇帝在后宫看书时避免出错。
  
  「汉文帝后元六年,匈奴入侵,汉军集结应战,周亚夫率军屯兵细柳,汉文帝前往慰问,不料军营的门都尉不开营门汉文帝非但没有因此怪罪周亚夫,还称赞周亚夫是「真将军」。」
  
  古文原本讲完,魏广德又用白话把故事简述一遍,这有利于朱翊钧明白故事全貌。
  
  按照张居正原意,编入这一段,一是让小皇帝对兵事有个初步了解,还有就是让小皇帝懂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,明白制度信仰的价值。
  
  这对于大明朝的文官来说,还是很重要的,毕竟皇权至上的年代,文官行使的就是皇帝授予的皇权,没有皇帝的信任,文官离致仕也就不远了。
  
  「周亚夫能够严格遵守军纪,即使是面对皇帝也不例外,这体现了纪律和规矩对于维护军队秩序和确保任务完成的重要性.
  
  汉文帝通过这一事件认识到了周亚夫的才能和忠诚,这表明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和任用有才能的人,即使这意味着要面对一些挑战。
  
  同时,这也提醒上位者在与下属交流时,应尊重和理解下属的工作方式和规则,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
  
  周亚夫的行为,也体现了他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,上位者应该鼓励属下培养这种忠诚和责任感.」
  
  进一步的解释后,让小皇帝能够明白这个故事背后隐含的深意。
  
  如果不是由将官口中说出,光是靠小皇帝自己琢磨,怕是在等几年也未必能够想到。
  
  而现在通过经筵,小皇帝很容易就能通过故事体会到其中道理,这也就是「传道授业解惑」的本意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