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三国小霸王 > 第1906章 用心良苦

第1906章 用心良苦

第1906章 用心良苦 (第1/2页)

黄忠多少有点尴尬,但更多的是兴奋。
  
  他现在考虑的就是怎么拿下汉中,完成孙策交待的任务,如果有可能,能在益州战事中分一杯羹,那就更好了,根本没想到后续如何安排。十年之后的事,谁会想到那么远,况且十年之后,他真的可以解甲归田了。
  
  可是他的部下不能,比如李严,十年之后,他正当壮年,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,能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现在有多少积累。他如果只考虑战事,却疏忽了培养人才,岂不是辜负了他们,辜负了孙策?孙策交给他的几个人除了邓展稍微年长一些,几乎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十年之后,这些人将是吴国的骨干。
  
  即使是他自己,五十多岁也未必一定要退休,花甲之年依然征战四方的将领太多了,他怎么能安心养老。作为孙策最早的将领之一,他还不如徐庶看得远,有担当。
  
  “元直虽在武关,对襄阳的学术却了如指掌,蔡大家的文章一定看得不少,以后还要请元直多多指点。”
  
  徐庶大笑。他知道黄忠反应过来了。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,正是出自蔡琰的研究。他相信蔡琰突然转变研究内容绝不是一时兴趣。作为孙策倚重的笔杆子、位列九都督之首周瑜的妻子,蔡琰的研究有很明显的指向。黄忠等人是武将,缺少学术背景,很可能熟视无睹,不明其中真意。他既然被孙策安排来协助黄忠,当然要提醒他这一点。
  
  这关系到汉中之战究竟怎么打。
  
  李严很郁闷。他虽然只是挂名军师,出谋划策并不是他的主要职责范围,但一见面就被徐庶将了一军,着实有些丢脸。
  
  黄忠与徐庶谈了好一会儿。既然汉中之战不仅仅是为了夺取汉中,更是为了以后进攻益州甚至征讨天竺作准备,那就不能局限于求胜了,培养人才,锤炼出一支擅长山地、丛林作战的精锐才是重点,参加这场战事的将士中要产生一大批精通山地战的将领才行。
  
  徐庶侃侃而谈。
  
  孙策之前就对山地战有一些总结,确立了一些原则,打下了基础。但这些还不够,一是那些原则并不全面,也未必完全适用于汉中;二是军中将士真正重视这些原则的人并不多,包括讲武堂毕业的将领在内,真正能将那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还是少数,更别说推陈出新,对既有理论进行扩充、修正了。
  
  当务之急,一是加强学习,让每个人将领都有相对明确的目标,并为此目标付出努力;二是对既有原则进行分析,与实际进行对照,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予以重视,将山地战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,将汉中之战当成实践和检验的课堂,而不仅仅是一次任务。
  
  听了徐庶的分析,黄忠豁然开朗,以前有些不太清楚的问题现在变得一目了然。他明白了孙策为他组建这个班子的良苦用心。徐庶足智多谋,有见识,堪当副将。徐晃为人谨慎细致,是个侦察的好手。邓展为人稳重,又通晓屯田,熟悉后勤。这三个人各有所长,不可替代。
  
  黄忠随即请邓展、徐晃来议事,为徐庶接风。四个人一边小酌,一边讨论,邓展、徐晃和黄忠差不多,都赞成徐庶的建议,建议调整作战方式,改变任务重心。
  
  邓展随即提出包围房陵,抢收庄稼的建议。他在湖阳多年,一直负责屯田,深知粮食的重要性。不管多么精锐的将士,一旦断粮,不战自溃。房陵、上庸等地之所以能成为县治,就是因此这些地方有可耕种的土地,正是这些土地产出的粮食供应县中的百姓和官员。
  
  控制了这些粮食,城池不攻自破。周瑜、荀攸当初制定计划时安排在七月出兵,应该就是考虑到了这个时间点的特殊意义。
  
  黄忠很满意。他本来还在为如何攻城犯愁。山地行军,无法携带大型攻城器器械,就地制作也有不小的麻烦,如果能不用攻城就能解决问题,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。
  
  黄忠随即安排任务,徐晃率部赶往上庸,将上庸的守军堵在城里,不让他们出城收割,如果挡不住就一把火烧了。总而言之,不能让城中的守军得到粮食补给,让他们面临断粮的困境。邓展、徐庶则留在房陵,集中精力,准备抢收房陵城外的庄稼。
  
  安排妥当,黄忠随即写了一封军报,派人送往襄阳,向孙策汇报战术的调整和可能的影响。任务重心调整后,最大的影响就是作战时间增长,他很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攻克任何一个县城,必须让孙策做好等待的心理准备,必要时可能还要再运一些粮食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