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81【心之所向】 (第2/2页)
虽然丁会等定州官员早已唯陆沉马首是瞻,但是许佐知道沿途保护他的禁卫不会隐瞒那些见闻,因此他坦然禀报这些细节。
宁太后心中微动,好奇地问道:“不是说那些匠人隶属于七星帮?”
许佐摇头道:“陛下,这不过是淮安郡王的托词罢了,七星帮和七星军本就是他的私兵。”
听到这个回答,宁太后点了点头,转入正题道:“不知许相和淮安郡王究竟谈了哪些细节?”
“陛下容臣一一禀来。”
许佐先将宁太后交待的两件事分说清楚,在朝廷开始迁都之时,霍真将会率两万边军精锐南下,以这支兵马为骨架组建江南大营,与此同时沈玉来率甄选后的禁军护送天家北上。
还都河洛之后,沈玉来继续领禁军镇守皇宫,河洛防务则由陆沉、刘守光、张旭、沈玉来四人共掌。
“张旭……”
宁太后欲言又止。
这时薛南亭开口说道:“陛下,既然临江侯要坐镇边疆,那么让永定侯代替也无不妥,他们都是原先的京营主帅,无论忠心、资历还是能力都相差无几。”
注意到左相目光中的深意,宁太后颔首道:“如此也好。”
许佐对二人的眼神交流恍若未见,继续说道:“目前朝廷选调的官员尚未抵达,因此淮安郡王临时从江北三州和都督府内抽调了一批官员,再加上从江北各地征辟来的名士,暂时行使官府职责安抚百姓,将来再做调整。”
这是宁太后和朝中重臣早就预料到的事情,也是她决定主动迁都的根源。
如果朝廷继续留在江南,即便派遣官员北上,这些人也很难抗拒陆沉的命令,最后会形成怎样的结果不言而喻。
宁太后略过此节,问道:“许相,关于迁都之后军事院的职权厘定,你和淮安郡王可有定论?”
许佐微微迟疑,神情凝重地说道:“回陛下,在臣北上之前,淮安郡王便已对军制做了一些调整。他提议改军事院为军机处,设军机大臣若干,往后每位军机大臣各负责一部分军务。”
“哦?”
宁太后不动声色地问道:“不知他属意何人能够担当军机大臣?”
许佐回道:“除了淮安郡王自己,他还举荐安陆侯刘守光、南浔侯李景达、临江侯陈澜钰、永定侯张旭、成州都督童世元。”
薛南亭双眼微眯,似乎对这个名单有些意外。
宁太后的心情大抵相似,她原本以为陆沉就算不趁机全部安插亲信,至少也会极力阻止陈澜钰和张旭二人进入中枢,却没想到和当初军事院的军务大臣相比,如今的军机处只多了一个名声不显的童世元。
少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萧望之。
因此宁太后略显不解地问道:“为何没有荣国公?”
许佐道:“回陛下,因为平阳之战耗尽心力,荣国公决意乞骸骨,他已经说服淮安郡王,这会辞官的奏章应该快到京城了。”
殿内陷入一片沉寂。
宁太后喟然道:“荣国公乃国之柱石,哀家实不忍他离开朝堂。罢了,此事容后再议,倘若荣国公坚持不肯留下,哀家和朝廷定然不会慢待于他。薛相,你觉得淮安郡王的提议是否可行?”
薛南亭今日显得出奇的沉默,他微微垂首道:“臣认为可行。”
宁太后不再犹豫,平静地说道:“既然如此,便请二位宰相辛苦一些,协同百官尽快拟定迁都的章程,然后昭告天下。”
二位宰相齐声领命。
当他们退下之后,宁太后独自静坐良久,似乎是在思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
“苑玉吉。”
“微臣在。”
身为内侍省少监,掌管后宫所有的宫人和暗卫,苑玉吉有资格自称一声臣,这也是宁太后特意交待过的恩典。
宁太后依旧望着前方,轻声道:“秦正到了何处?”
苑玉吉垂首道:“回陛下,按照路程预计,秦大人现在应该到了贺州昌运府一带,大概还有半个月便会抵达京城。”
宁太后稍稍沉默,神情复杂地说道:“让你的人做好安排,哀家不希望有其他人知道他的行踪,尤其是……陆家的耳目。”
“请陛下放心,微臣定能办到。”
“好,下去罢。”
宁太后淡淡吩咐一声,随即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。
她没有招呼女官进来,亲自研墨,提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名字。
薛南亭在左,许佐在右。
中间便是秦正。
遥想当年,他们是高宗皇帝最信任的三位得力臂膀。
宁太后的视线先看向薛南亭,然后落在许佐二字之上,微不可察地摇摇头。
“人各有志,哀家不怨,只是很多时候终究囿于身不由己。”
“哀家亦是如此。”
她定定地看着中间那张纸,那个似乎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织经司前任提举,喃喃问道:“你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