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明上河园! (第2/2页)
因为这个团队的人都是在为自己奋斗,每个人都在里面拥有自己的利益,每个人都跟饿狼一般,若是苏允只顾着自己的利益,那么这个团队很快就分崩离析了。
但好处在于,这种设计之下,这个团队可以长久的保持着狼性,每个人都跟饿狼一般,都将团队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!
将这开封府衙以及阿回阿虎这个团队的事情定下来之后,很快便组建起来一个新的团队。邓起将手下的得力干将廖崇礼以及胡云逸派过来,而阿回则是亲自带着一个精英团队进驻工部。
苏允在工部成立了一个临时项目小组,这个小组名为【清明上河园筹建小组】。
没错,这个商城被命名为清明上河园。
别人自然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,但苏允自己却是偷着乐,颇有一些恶趣味。
当然,苏允自然是有些愿景在里面的。
所谓清明上河园,清明指的是政治清明,而上河则是汴河,汴河清明,便是海晏河清,天下太平矣!
清明上河园的筹建之所以要开封府的廖崇礼以及胡云逸过来,主要是开封府的资源需要这两人过来帮忙调度,不然若是让阿回等人去调度,可能会困难重重。
而为什么要用廖崇礼以及胡云逸,是因为这两人曾经在苏允发起的仓场库务的反腐行动中表现出色,在仓场库务里面威信极高,有这两人去联系仓场库务的资源,会事半功倍。
如此一来,一个基本的筹办小组的架构便算是支起来了,接下来便由阿回带着手下一干精英,开始对苏允的构思进行深化。
当然,这还不是建筑方案,这些是前期用来融资的东西,在后世的房地产运作之中的环节叫做房地产投资研究与前期策划。
具体内容是根据苏允提出来的设想,深化其中的市场分析、项目定位分析、客群分析、品牌分析、经营分析以及项目财务总体分析。
这些东西光是阿回以及手下的经营自然是做不了的,还得苏允带着他们一起来干,在干的过程之中,他们边学边干,很快便能够成材。
这一套成体系的东西,既可以用来做商业地产,亦可以用于任何生意的前期调研,学会了这一套,以后他们无论是做什么生意、做什么项目,都能事半功倍。
在这个过程之中,苏允萌生了两个想法,一是让阿回带领的这个团队从鸡蛋灌饼之中剥离出来,成立一个商业地产商行,专门用于以后在大宋各大城市兴建综合商城。
另一个想法则是将这一套东西在工部内部推广开来,工部所涉及的政务基本上都是与项目工程相关,无论是营建宫室也好,水利工程也罢,亦或是各种道路的修建,都需要有一个成体系的思路来指导。
当然,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大型工程的经验,当然也有一套经验在,但是苏允这套东西乃是后世大型工程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,从某种程度上,这套东西更加先进。
不过,那是之后的事情,现在还是先把清明上河园的事情给做好。
于是,在苏允的指导下,一份详细精美的《清明上河园项目可行性报告》诞生了。
苏允看完最终的成果连连点头。
有这份报告在,多少钱骗……融不来!
苏允自然有这样的自信。
这份东西,就算是在后世,那也算是一份十分完美的可行性报告,在房地产这个行业野蛮生长的时候,这样的一份方案卖给甲方要价一百多万,甲方都会很开心的掏钱。
嗯,苏允的第一桶金便是这么来的,在当时,他是房地产咨询行业中最厉害的那一批做这种报告的精英,可以说,后来房地产的很多东西,都是他们这批人捣鼓出来成为行规的。
苏允在这一块上得了第一桶金,然后乘坐了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列车,短短时间,便积累了别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巨额财富,不过后来因此失去了目标,陷入了虚无主义之中,倒是所料未及了。
苏允倒是有些感慨,没想到再世为人,还得靠这个东西来给工部挣第一桶金,命运也实在是奇妙。
嗯,既然方案已经做好了,那就该找冤大头……金主了。
时间紧任务重,苏允准备自己先去拿下一些投资人,也算是给阿回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。
(本章完)